求职是人生重要转折点,也是安全风险高发期。为帮助同学们规避求职陷阱、保障合法权益,学院特别整理以下安全防范指南,请务必认真研读,筑牢求职安全防线。
一、警惕五类高频风险,识破求职陷阱
(一)虚假招聘陷阱
典型特征:以“高薪急聘”“零经验入职”为诱饵,岗位描述模糊笼统,要求提前缴纳“培训费”“服装费”等各类费用。
防范要点: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企业资质,任何要求预先付费的招聘均属违规,坚决拒绝并立即终止沟通。
(二)传销组织渗透
识别标志:以“创业项目”“区域代理”包装,强调“发展下线拿提成”,要求参加封闭培训,逐步限制人身自由。
应对策略:对异地邀约面试保持高度警惕,出发前向亲友详细告知面试企业名称、地址及行程安排,保持实时联系。
(三)个人信息泄露
高风险场景:在非正规平台公开投递简历、随意注册求职APP、未标注用途的证件复印件被滥用。
保护技巧:身份证复印件须手写标注“仅用于 XX 公司求职使用,再次复印无效”,简历中家庭住址可简化为所在区县,避免泄露具体门牌号。
(四)非法劳务中介
常见套路:以“介绍优质岗位”为由扣押身份证、学历证等证件,索要“赎回费”;口头承诺的高薪待遇与实际工作严重不符。
维权路径:全程保留聊天记录、缴费凭证等证据,立即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(全国统一热线12333)。
(五)新型网络诈骗
伪装形式:以“刷单兼职”“跨境电商运营”等名义招聘,前期通过小额返现诱导投入大额资金;利用虚拟货币、元宇宙等新兴概念设局。
识别红线:凡是要求转账汇款、垫付资金、参与虚拟交易的,一律终止操作并拉黑对方。
二、求职安全“六查六问”准则
(一) 核查三环节
1.查企业背景:通过天眼等平台核实企业注册信息、经营范围及经营风险
2.查办公场地:优先选择可实地考察的企业,远程面试时可要求视频展示办公环境,或通过地图街景功能验证地址真实性
3.合同条款:劳动合同必须包含工作内容、工作地点、劳动报酬、社会保险等必备条款,缺一不可
(二) 必问六事项
1.薪酬具体构成(基本工资、绩效奖金、补贴等)及发放时间、方式
2.试用期时长(最长不超过6个月)、工资标准(不得低于转正工资80%)及转正考核标准
3.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、比例及起始缴纳时间
三、紧急情况应对预案
(一) 遭遇诈骗后的行动步骤
1.立即停止所有交易,拨打110报警,完整提供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对方账号等证据
2.第一时间向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报备,寻求专业协助
3.紧急冻结涉案银行卡,防止资金进一步损失
4.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线上举报,助力打击违法犯罪
(二) 心理支持资源
1.全国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:400-161-9995
2.教育部24365就业服务平台心理支持专区
四、安全求职实用建议
(一) 优先选择官方求职渠道
1. 校(院)就业信息网及线下双选会
2. 国资委中央企业招聘平台、地方政府人社局官网
3. “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”等国家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
(二) 签约入职三原则
1.坚决不签空白合同,仔细核对每一项条款后再签字
2.任何单位无权扣押身份证、学历证等证件原件,可提供复印件但需注明用途
3.所有承诺必须写入书面合同,口头约定难以作为维权依据
(三) 构建求职安全网络
1.设置至少1名紧急联系人,并保持联系
2.定期向辅导员报备求职进展,尤其是异地求职行程
3.加入学院求职互助群,及时分享风险信息
求职路上,安全是第一准则。希望全体同学提高警惕,理性判断,善用维权工具,让每一步职业选择都走得踏实稳健。